9l制作厂白晶晶

3~5年后仿制药市场从寡头走向多头
发布时间:2009-11-24     来源:
    “品牌仿制药的大行其道也为中国公司带来了机会。”中国医药公司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11月17日北京召开的全球仿制药与机会论坛上介绍说,近5年中,仅美国就有销售收入为82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陆续过期,中国公司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
 
  目前全球新药研发处于停滞状态,大量专利药即将过期,即使原研药厂家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但是随着大量品牌仿制药的出现,原研药已经风光不再,全球仿制药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本土公司应该下大力气发展专科品牌仿制药,走仿创结合的道路。尽管本土公司的机会很多,但是跨国公司也在扩大自己的仿制药业务,以原研药为主的跨国公司大都有自己的仿制药品牌。此外,有些公司还通过并购一些好的仿制药产物来充实自己的产物线。
 
  外企:走入品牌仿制药时代
 
  据统计,到2012年,将有1390亿美元的专利药失去专利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决定进军仿制药领域,由于很多公司的研发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于是纷纷开发仿制药的品牌,以此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有专家认为,这并非只是研发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下,由于各国政府都在压缩医疗费用开支,故仿制药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此外,跨国药企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其一,总部对于中国市场有很高的期望,很多公司直接把亚太区的总部放在中国,因为中国市场在跨国公司的业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二,中国市场在外资药企的利润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这些公司也发现,其全球其他地区产物线的增长已经无法满足公司成长的期望。因此,这些公司的关注点已经转移为品牌仿制药、疫苗和翱罢颁产物。
 
  目前市场上的药品可以分为:创新药、原研药、品牌仿制药、非品牌仿制药。从这几类产物的近4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外资公司的产物占95%的专利药增长最慢,2005年增长率为5%、2006年增长率为6%、2007年增长率为7%,2008年持平。品牌仿制药的增长速度最快,2005年至2008年间,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而非品牌仿制药的价格更是每况愈下,2005年增长率为19%、2006年增长率为17%、2007年增长率为16%、2008年增长率为16%。
 
  据专家介绍,专利过期的原研药优势已经越来越弱。在中国,原研药的价格是其他产物价格的4倍,毛利率和数量是别的公司的5倍。如果不是有如此高的利润支持,外企占有不了中国30%的市场份额。这与美国的情况不同,很多原研药过了专利期后,即使价格不下来,毛利率也会大幅降低。而且原研药在中国的单独定价待遇也不会长久,随着单独定价政策的消失,外企转型到品牌仿制药的趋势十分明显。
 
  内企:立足专科创品牌
 
  近年来,外企原研药的高价格常被等同于高质量,甚至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外企原研药拥有的高质量使其可以让消费者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在专家看来,外企能在中国市场取得优势,并不取决于质量。实际上,在单独定价的政策下,外企的优势是高利润,有能力去做更多的市场推广如学术推广,来影响医生手里的“笔”。而国内的仿制药公司的利润较低,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活动。而市场推广活动就是将非品牌仿制药做成品牌仿制药的过程。
 
  据介绍,自从2006年取消了OTC药品商品名之后,打造品牌仿制药对于本土公司来说难度加大了。以前仿制药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甚至相同的成分都能拥有不同的名字。自从SFDA实施药品通用名管理后,这种“品牌游戏”的时代就结束了。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不论是否有品牌,这些公司都是处在市场竞争中,因此,公司要打造在专科领域的优势,从而在有限的领域创造品牌。   

    如在中国肿瘤领域,中国本土的非品牌仿制药的价格和原研药的价格差不多。这一情况说明:第一,质量的差异不能解释量上的差异;第二,质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品牌推广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第三,现有的价格体系中,本土公司可以在专科和生物仿制药领域取得突破,但是在基础医学领域里,品牌推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能够有所作为的公司也就十几家公司。
 
  专家指出,在仿制药市场,一定要挖掘独特的产物进行仿制,使自己在专科领域里成为“寡头”仿制药。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中国肿瘤领域独领风骚的海正药业就拥有属于自己的寡头仿制药。
 
  有研究表明,竞争强度决定了仿制药的表现。据相关统计表明,某一化合物有2~4只品牌的产物,其复合增长率是28%;当有5~7只品牌产物的时候,复合增长率为29%,当超过7只的时候,其复合增长率仅为15%。而仿制药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9%。由此可以判断,当竞品少于7只时,公司会获得较好的回报。在这个市场中拥有7只以下品牌产物的化合物只占到所有被统计产物16%,在总共统计的1500家公司的2万种产物中,寡头仿制药总共有3000多只,这些产物就占到所有被统计产物销售额的30%。
 
  因此,面对3000只品种带来的蓝海,本土公司有充分的机会在专科领域取得突破。专家提醒,从寡头变成多头的时间也就是3~5年,制造寡头仿制药的公司要对把握好产物线的动态管理,保证每年都能推出新的仿制药。
 
  而在3~5年后,仿制药寡头市场将走向多头。